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是多發病、慢性病,易反復發作,因而要真正治愈潰瘍病,需要一個較為艱難持久的歷程,而且潰瘍病的發病、癥狀的輕重、潰瘍病的愈合均與一日三餐有密切關系,因此患者除了配合醫護人員積極治療、按時服藥外,飲食治療是綜合治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盡管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的部位和癥狀不盡相同,但飲食治療的原則是相同的,即通過限制飲食中機械、化學和溫熱的刺激,以減低植物神經不穩定性,同時通過合理的營養調節與飲食烹調,中和和抑制胃液分泌,以減輕胃腸負擔,保護胃、十二指腸功能,以達到促進潰瘍愈合,防止復發和并發癥的發生的目的。
那么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在飲食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呢?
一、制訂合理的飲食制度,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
吃飯時少說話,做到定時定量,少量多餐:定時進餐,避免過饑過飽,每餐進食量要有一個基本定量。吃得太飽會使胃竇部過度擴張,增加胃泌素的分泌,而使胃酸增多;吃得過少,食物不能充分中和胃酸,潰瘍可受胃酸刺激而引起疼痛,并難以愈合。在發作的急性期,宜少量多餐,白天可每隔2小時進食1次,以使胃液酸度變動的幅度減少。癥狀得到控制后,就應恢復平時的一日三餐,同時應避免吃零食或夜宵,飯后不要躺下休息。
二、提倡細嚼慢咽,保持思想松弛、精神偷快,切忌暴飲暴食
因為咀嚼可以增加唾液分泌,而唾液入胃后不僅能中和胃酸、保護胃粘膜,而且其所含表皮生長因子可抑制胃酸分泌和促進胃粘膜再生;
注意進食情緒,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抑郁,否則會引起胃功能紊亂,不利于潰瘍愈合;因為暴飲暴食會破壞胃酸分泌的節律性。
酒精在體內產生的乙醛對胃粘膜有直接的損害作用,長期酗酒會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。
三、講究生活規律,注意氣候變化
胃潰瘍病人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規律,不可過分疲勞,勞累過度不但會影響食物的消化,還會妨礙潰瘍的愈合。潰瘍病發作與氣候變化有一定的關系,因此潰瘍病人必須注意氣候變化,根據節氣冷暖,及時添減衣被。
四、加強營養
應選用易消化、含足夠熱量、蛋白質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,營養充足能夠改善全身狀況,促進潰瘍愈合。
1、保證蛋白質的供給
2、供給適量的脂肪
3、碳水化合物要充足
4、維生素必不可缺少
五、在潰瘍病急性活動期飲食溫度要適宜,勿過燙過冷
過熱食物刺激潰瘍面,引起疼痛,甚至使潰瘍面血管擴張而引起出血;過冷食物不易消化,可加重病情。食物溫度以35℃為宜。
六、調整食品的種類和口味
盡量選擇營養價值高、細軟、易消化食物
戒刺激性的食物:咖啡、酒、肉汁、辣椒、芥茉、胡椒等;
戒酸性食物:酸度較高的水果,如:鳳梨、柳丁、桔子、金桔、柚子、文旦、葡萄等;
戒產氣性食物:如啤酒、雪碧、可樂等碳酸飲料以及土豆、地瓜生蔥、生蒜、生蘿卜、蒜苗等;
限制多渣食物:應避免吃油煎、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纖維較多的芹菜、韭菜、豆芽、火腿、臘肉、魚干及各種粗糧。炒飯、烤肉等太硬的食物,年糕、粽子等糯米類制品,各式甜點、糕餅、油炸的食物及冰品類食物,常會導致患者的不適,應留意選擇。
七、適當控制一些調味
食物不宜過酸、過甜或過咸,要清淡爽口。
食鹽的使用,潰瘍病患者鈉代謝降低,致使體內鈉儲留,多余的鈉可增加胃液的分泌,所以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以3~5g為宜。
應限制辛辣、濃烈的調味品,因為這些調味品如辣椒、芥末、咖喱粉、肉湯、濃茶、咖啡、巧克力、可樂飲料和酒類等都是胃酸分泌的強烈刺激物。
不宜食用大量的糖
八、避免服用對胃腸具有刺激性的藥物如阿斯匹林、保泰松、布洛芬、消炎痛以及強的松等;
九、建議戒煙
十、供給適量的膳食纖維
潰瘍病人在膳食中減少膳食纖維時,易產生便秘,故可常吃香蕉、蜂蜜、果汁、菜汁、洋粉凍等,以起潤腸作用。